中国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就说明你老了老烟民们抽过几种?
发布时间:2024-03-27

  在阅读此文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
  “烟民都是英雄”,这句玩笑话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事实——2022年,中国烟草的纳税收入高达1.22万亿元,成为国家财政的堡垒。

  2022年,排在烟草业后面的是石油石化、房地产等行业,但它们的纳税总和还不到1.22万亿的一半,只有5600亿元。

  纸烟品类异常丰富,烟民们也见过许多品牌:从大众化的中华、黄鹤楼,到相对小众的南京等,应有尽有。

  部落居民被蚊虫叮咬后,疯狂的瘙痒难耐,一次偶然中,他们发现燃烧后的烟草可以有效驱赶蚊虫,于是,每次外出劳作,他们都会携带烟草,点燃使用。

  吸食烟草后,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爽和放松,这种奇特的体验,如同上好的威士忌,让人欲罢不能,土著们开始随身携带烟草和吸管,以备不时之需。

  当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,发现土著的这种奇特嗜好后,也忍不住加入其中,起初怀着好奇,后来上瘾,欧洲人终成烟草的忠实拥趸。

  如今,全世界有10多亿烟民,看看手中的香烟,当年那些怀揣烟草袋的土著们,能想到他们无意中发明的玩意,演变为支撑全球巨大产业的米字旗吗?

  17年后,中国的上海街头也出现了国内第一根卷烟。一根根散装的香烟深受追捧,商家们也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前景。

  它不仅国产化了卷烟的生产,还靠一句广告语“与国货同消长,富国裕民惟我独尊”彰显民族品牌的自信,一举占领市场。

  “大联合”改革开启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烟草供给,烟票成为那个年代的文化印记;改革开放后,烟草业迎来技术进步和品牌繁荣的春天。

  烟票上印着代表时代特征的图案,从最初的香烟画面,到后来的毛主席语录,都成为那个年代集体记忆的一部分。

  同时,烟草包装也进行了设计革新,广泛采用中国地方特色元素,如名人肖像、民间传说、自然风光等,使烟标显得更富于文化底蕴。

  卷烟厂的名字多来源于当地地理或文化,如“上海”“长白山”。不同城市的烟民,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消费习惯。

  20世纪70、80年代,是中国卷烟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,全国各地的卷烟厂纷纷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卷烟品牌,其中许多至今仍令烟迷们津津乐道。

  这款红白相间的烟盒上印着标志性的广场景观,深受老北京人的喜爱,光听到“北京牌”三个字,许多人就能随之回味起烟草的芬芳。

  转到中原大地,河南的卷烟更是独树一帜,许昌卷烟厂生产的“许昌牌”,凭借亲民价格风靡全省;而郑州卷烟厂的“邙山牌”,粗大的烟丝和强劲后劲,正符合农村烟民的口味,在当时颇受欢迎。

  再说到上海,不得不提的就是“红双喜”,这一充满节日气息的烟名,仿佛预示着喜庆的美好生活即将来临,获得了各阶层消费者的青睐。

  随着时间的推移,90年代崛起的“彩蝶”“散花”等新锐香烟,也逐渐占据了卷烟市场。然而对那些经历过旧时光的人来说,还是老烟最熟悉,最怀念。